2004年12月2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三版: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关注农民的生存境遇
陈有西

  到年终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农民问题,财政部长金人庆说今年财政增收形势大好,第一项要安排的开支,就是要增加农业投入。农业大省河南刚到任的省委书记徐光春向全省农民宣布:从明年起,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而我们浙江绝大多数县(市)今年就已经免征农业税了。因此,《有西说法》栏目也想出一篇关于农民的文章作为年终专稿。
  今年是煤矿事故的高发年,冒水、冒顶、瓦斯爆炸等,尽管国家已经用了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措施对责任人进行了严厉追究,但煤矿事故还是很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王显政副主任通报说,今年11个月全国发生煤矿事故3413起,死5286人,比去年少死亡451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2.998,比去年下降0.846个点。国有重点矿的死亡率只有0.973,而乡镇煤矿死亡率高达5.862。
  煤是用命换来的。“带血的煤”,这在矿工中已经是公知的事实。今年死亡率还是降低的,都出了这么多事。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紧张的今天,煤矿的事故已经成了无法根治的顽症。死亡的这些人都是谁?大家从报道中已经知道,矿工实际上大多是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实际上随着企业的改制,矿工的主体已经是临时聘用的农民。
  我曾经下过800多米深的矿井,说实话,当来到位于地下800米、高仅1米只能匍匐而行的矿道里,不知南北和日夜,我当时除了恐惧,就只有对矿工的钦佩和同情。我曾经对机关的同事说,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请下矿井看一看,就什么活都愿意干了。我下的是一个国有煤矿,条件还算好的。看到今年出事的矿井的报道,才明白那些矿井的生存环境更恶劣。有的事故井,工人已经知道危险不愿下去,但一听老板说开除或者不发扣下的工资,他们还是下了,于是就永远地走了。读过死者写在安全帽上的还债遗言,谁能不为之动容!为什么明知这样的高危行业,仍然有这么多的农民会去做矿工?农民自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和甜头。但后来,以土地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农民权益的丧失在加剧。国家为了保障重点建设和城市的发展,财政税收的投放主要在都市和国家重大项目上。农村的形势总体上共享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但有的因素仍然是对农民不利的。如土地的减少、土地征用的单方面定价、农产品的滞销、农村工业化和都市边缘地区的严重生态污染、缺医少药、劣质商品和劣质加工食品流向农村,教育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权力资源、法律资源的贫乏,使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并不和都市人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正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但目前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农民问题是我们考虑所有问题的出发点,提高农民生存质量又是党和政府的最终目标。但农民现在的生存机遇,并不像电视里演得那样美妙。我们所有人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祝愿中央的政策在新的一年里切实地得到落实,祝愿农民在现代经济的大家庭中日子越过越好。